新闻动态

斑潜蝇怎么防治效果好?南美斑潜蝇的防治方法介绍


学名双翅目,潜蝇科。别名斑潜蝇。分布在新北区、北半球温带地区。近年已蔓延到欧洲和亚洲。1994年我国随引进花卉该虫进入云南昆明,从花卉圃场蔓延至农田。现云南、贵州、四川、青海、山东、河北、北京等省市已有为害蚕豆、豌豆、小麦、大麦、芹菜、烟草、花卉等的报道。是危险性特大的检疫对象。

寄主蚕豆、马铃薯、小麦、大麦、豌豆、油菜、芹菜、菠菜、生菜、黄瓜、菊花、鸡冠花、香石竹等花卉和药用植物及烟草等19科84种植物。

为害特点成虫用产卵器把卵产在叶中,孵化后的幼虫在叶片上、下表皮之间潜食叶肉,嗜食中肋、叶脉,食叶成透明空斑,造成幼苗枯死,破坏性极大。该虫幼虫常沿叶脉形成潜道,幼虫还取食叶片下层的海绵组织,从叶面看潜道常不完整,别于美洲斑潜蝇。

在作物种植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危害作物的正常生长,其中南美斑潜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虫害,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南美斑潜蝇的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形态特征参见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成虫翅长1.7—2.25mm。中室较大,M3+4末端长为次生端长2—2.5倍。额明显突出于眼,橙黄色,上眶稍暗,内外顶鬃着生处暗色,上眶鬃2对,下眶鬃2对,颊长为眼高的1/3,中胸背板黑色稍亮。后角具黄斑,背中鬃2十l,中鬃散生呈不规则4行,中侧片下方1/2—3/4甚至大部分黑色,仅上方黄色。足基节黄色具黑纹,腿节基本黄色但具黑色条纹直到几乎全黑色,胫节、跗节棕黑色。幼虫体白色后气门突具6—9个气孔开口。雄性外生殖器:端阳体与骨化强的中阳体前部体之间以膜相连,呈空隙状,中间后段几乎透明。精泵黑褐色,柄短,叶片小,背针突具1齿。蛹初期呈黄色,逐渐加深直至呈深褐色,比美洲斑潜蝇颜色深且体形大。后气门突起与幼虫相似。

生活习性该虫在云南发生代数不祥。据国外报道此虫适温为22℃,在云南滇中地区全年有两个发生高峰,即3—4月和10一11月。此间均温11—16℃,***高不超过20℃,利于该虫发生。5月气温升至30℃以上时,虫口密度下降,6—8月雨季虫量也较低,12月至下年1月月均温7.5—8℃,***低温为1.4—2.6℃,该虫也能活动为害。滇北元谋一带年平均气温27.8℃,11月至翌年3月上中旬,此间均温17.6—21.8℃,***高气温低于30℃利其发生,3月中下旬气温升至35℃以上时,虫量迅速下降,4月后进入炎夏高温多雨季节田间虫量很少,直至9月气温降低,虫量逐渐回升。此外与栽培作物情况有关。云南中部蚕豆老熟期,成虫大量转移到瓜菜及马铃薯等作物上。南美斑潜蝇在北京3月中旬开始发生,6月中旬以前数量不多,以后虫口逐渐上升,7月1日-7日达到***高虫量,每卡诱到244.5头,后又下降,7月28日-9月15日-11月10日虫口数量不高。该虫主要发生在6月中、下旬-7月中旬。占潜蝇总量的60%一90%,是这一时期田间潜叶蝇的优势种。该虫目前仅在少数地区发现,但是危险性更大的潜叶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天敌有Diglyphusisaea(Walker)、Pediobiusmit-sukurii(Ashmead)、Opiussp.等。

防治方法(1)严格检疫,防止该虫向其他省市蔓延。(2)控制虫源。(3)其他方法参见美洲斑潜蝇。


网站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资讯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庚申农业的立场或观点。出于为网友提供更多资讯为目的,庚申农业所发布的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来自于网络,文章及图片内容若涉及到版权著作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庚申农业取得联系,庚申农业会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联系方式:发送邮件到guochao_cool@163.com邮箱或与网站客服联系。

哈尔滨庚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厂址:哈尔滨阿城区巴中生态小区2#楼一层10门 -- 电话:18946178829     400-9919-818
版权所有 © 2019 哈尔滨庚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黑ICP备19006905号---备案查询网